金宝岛“地基人”的责任与担当:记那些风雨中的工作瞬间
发布时间:
2025-10-28
作者:
康乐
来源:
清晨六点的包头喜桂图项目,晨雾还没散尽,我已蹲在沾满露水的草地上,“把每一个点放准、把每一份资料理清”,是我的职责,也是我对“地基人”这个身份最初的理解。地基是建筑的“根”,强夯则是让“根”扎稳土壤的关键。加入金宝岛已一月有余,我在强夯工地的日子里,没少与烈日与风雨为伴,却也在每一次RTK放点的精准校准、每一份资料的细致整理中,读懂了“地基人”三个字里藏着的责任——更看清了身边这群伙伴用行动扛起的担当。
金宝岛对“根基”的敬畏,藏在每一处务实的细节里。公司始终将“基础不牢,一切为空”奉为核心准则,不仅为我们配备了可靠的“武器”,更用周全的保障给一线人员筑起“安心墙”,让我们敢干事、能干事,更能舒心干事。
我的师父周志军是带我入门的“领路人”,也是我眼里“责任”二字最鲜活的例子。是他,手把手教我操作仪器,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技术规范,更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严谨作风,向我诠释了何为“精益求精”。每一次我遇到困惑,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,他不仅是技术上的引路人,更是我职业精神的榜样。
我的项目经理刘路军,他是工地上最忙碌的身影。从施工方案的周密部署,到人员机具的合理调配,再到与各方的沟通协调,他总能将千头万绪的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。他的大局观和强大的责任感,确保了整个项目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般高效运转,也让我们一线员工倍感安心。
我更要对奋战在最前线的工人们表达最深的敬意。强夯司机,他们是驾驭“巨无霸”的艺术家,在狭小的驾驶室里,他们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,操控着夯锤起落,力度与精度完美结合。还有那些挂测工兄弟们,他们紧随夯点,记录着每一次夯沉量,风雨无阻,任劳任怨。他们的脸庞被烈日晒得黝黑,他们的双手布满老茧,但正是他们的汗水与付出,才将图纸上的线条,变成了大地上最坚实的根基。他们是金宝岛当之无愧的脊梁!不论是技术员、项目经理还是一线工人,大家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,在团队合作中也得心应手。我们的工作成果更是多次得到了甲方的赞扬。
RTK放点是地基工程的“先行兵”,每一个坐标都连着后续强夯施工的精度。每一次精准的放样,都是为后续万吨夯锤的“雷霆一击”画下最精确的“靶心”。我深知手中这台RTK仪器承载的重量——毫厘之差,都可能关乎整个地基工程的安危。因此,无论在灼人的烈日下,还是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,我都必须像钉子一样“钉”在岗位上,反复核对坐标,确保每一个点位都精准无误。当看到强夯机那巨大的夯锤,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,精准地砸在我所标记的位置,将松软的土层夯实、再夯实时,一种作为“地基人”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。这,便是我的责任,为万丈高楼打下第一块坚实基石的起点。而风雨,是工地最寻常的风景,也是淬炼“地基人”担当的熔炉。在工地时,我有时会跟着挂测工师傅,随强夯机跑动,记录锤重、落距、夯击次数,然后回到项目部,我还要把当天的资料整理归档。对着表格逐行核对,有时发现某个夯点的记录与现场照片不符,哪怕已经晚上十点多,也得重新翻找施工日志核对。
窗外的风雨声和打印机的沙沙声混在一起,倒让我更明白了:一线技术员的责任,既在工地的风雨里,也在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文字里。
关键词: